ELISA,即酶联接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抗原或抗体浓度的检测。这种方法在免疫荧光和放射免疫技术之后发展而来,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ELISA实验中,显色反应是最后一步。此时,酶催化无色底物转变为有色产物,反应的温度和时间是影响显色的关键因素。一般情况下,阴性对照孔保持无色,而阳性对照孔的显色会随时间延长而增强。适度提高温度可以加速显色过程。在定量测定中,底物添加后的反应温度和时间应严格遵循规定进行,而在定性测定时,尤其是在室温下,时间控制可以相对灵活。
例如,OPD底物在37℃下反应20-30分钟后,显色将达到饱和,任何延长反应时间可能导致底值上升。需要注意的是,OPD底物在光照下会改变颜色,因此显色反应应在避光条件下进行,必要时可加入终止液以结束反应。硫酸终止反应后,颜色会从橙黄色变为棕黄色。
另外,TMB底物对于光照的影响较小,可以在室温环境中观察反应结果。然而,阅读结果的时间应在规定范围内,以确保实验结果的稳定性。经过HRP酶处理后,TMB的显色在约40分钟内达到峰值,但在2小时后会逐渐消退至无色。为了终止反应,可以使用多种TMB终止液,如叠氮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这些抑制剂能有效保持显色状态。
在样品检测过程中,待测标本会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体反应,然后加入酶标记抗体,最终通过底物催化形成有色产物。显色的深浅与样本中被检物质的浓度直接相关,能够为定性或定量分析提供依据。
在ELISA实验中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以下是几种可能的显色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标曲不显色或显色很弱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标准品和样本在溶解和稀释过程中未充分涡旋震荡造成的。标准品溶解时需要充分混匀,而在倍比稀释时同样应保证良好的混合,以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二、标曲和样本均不显色
如果在孵育阶段将试剂静置在桌面上,抗原与抗体之间的接触将受到限制,可能导致显色偏弱。建议在此阶段使用微孔板振荡器以增强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效果。同时,确保所有试剂均已添加,以免漏加关键组分。
三、标曲显色,样本不显色
这种情况并不一定是试剂盒的问题。若样本中目标蛋白浓度极低或含有干扰成分,都会影响检测结果。在这方面,高灵敏度的ELISA(如尊龙凯时品牌的高敏ELISA)可为低浓度样本提供更好的检测能力。
四、标曲和样本都显色,但复孔的CV大
此问题通常与移液器的使用和实验者的操作习惯有关。规范的移液器使用及维护对于降低实验误差至关重要。建议定期练习移液技术,以提高实验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总之,ELISA是一种高效的免疫学检测方法,适用于各类生物医学研究。通过关注实验中的细节和技术规范,即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信度,特别是在使用尊龙凯时等知名品牌试剂盒时,在保证实验质量的同时,提升了研究的有效性。